一、基本信息
1.专业代码:030203W 专业名称: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招生时间:2020
2.学科门类:法学 专业分类:文科应用类 所属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3.学制:一年
二、概述
政治学系始建于1999年,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3年获得了“政治学理论(含国际政治理论)”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又获得了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是黑龙江省第一家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政治学系共有三个教研室(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分别承担三个专业方向的本科和硕士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三个专业分工明确的研究团队。政治学系15位教师均为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有朝气、年富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专业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开设国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全部课程。为发挥政治学学科师资优势,培养“专业+国际视野”复合型跨学科人才,政治学专业面向全校开设非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国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微专业。
三、培养目标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是以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为基础,分析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事务不断增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为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人才需求,旨在培养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政治、对外关系并熟知当代国际事务进程的结构、动力和网络的具备较高政治思想理论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文科”或“新理科”复合型专业人才。
1.掌握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术语)、理论与知识,进而具备理解国际事务的基本能力;
2.运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家国情怀和全球意识;
3.了解时代主题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认识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外交策略;
4.理解国际关系中各行为体的利益博弈方式,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5.培养追踪观察国际问题的兴趣,形成政治意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四、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
国际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外交学基础、国际法概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现代国际礼仪与外交礼仪。
2. 课程简介
(1)国际政治学概论
主要讲授内容是国际体系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熟悉国际政治学的专业理论,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并初步具备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方法观察分析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为国际政治其它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政治学原理
系统地介绍政治学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政治的本源与演变、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流派、政治学的各主题领域、现代政治运作的基本制度与过程。
(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基于对大约500年里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机理的深切理解,在大致隐含的、首先是关于国际体系与其要素和演进动能的国际关系理论性思考襄助下,浓缩地展示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巨型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多维度复杂画面,同时揭示和阐释其中的动态机理和深层逻辑。
(4)外交学基础
介绍主权国家等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如何行为,外交的起源、演变和本质;外交的目的及衡量依据;外交领域的冲突及外交规范的建立;时代的变化对外交方式及业务的影响等。
(5)国际法概论
从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入手,从国际法的主体、客体、国际法律行为和国际争端解决以及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等方面展开对于国际法的研讨和分析。
(6)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介绍国际组织的历史、文化、结构和作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体制的转变以及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介绍国际组织的基础理论,以联合国、欧盟为例探讨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探讨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国家主权、国际安全及国际秩序的关系,分析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参加国际组织的动力和成效。
在此基础上,介绍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规范和模式等理论,分析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以及粮食、环境、安全等全球治理的实践问题。
(7)现代国际礼仪与外交礼仪
介绍现代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仪与豁免等方面内容,侧重现代国家礼仪的基本准则和特点,以及外交礼仪的原则和标准。
3. 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修读条件
1. 招生对象应为全校一年级以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学分绩点不低于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