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学校决定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目标
紧扣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赛训一体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打造教师教学创新赛训一体化平台、展示交流平台、改革示范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打造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二、赛道设置
校赛设置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和新教师7个赛道,教师自行选择其中1个赛道,不可多选。
三、奖项设置
本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采用院赛、校赛和省赛三级赛制。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不低于本单位专任教师数20%的教师参与院赛(形式可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并择优推荐10%的专任教师参加校赛,校赛获奖教师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四、参赛对象
参赛教师应为学校在职在岗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团队优先),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特别注意:
(1)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入企实践经历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团队成员应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共建,应有相关的校企共建协议,能紧扣产业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流和前沿,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多维度开展共建,如校企共制教学大纲、共编课程教材、共研项目案例、共建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等。实践教学内容不少于30%,应突出企业实践环节,企业应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2)新教师赛道,参赛教师年龄需在40周岁以下(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2023年3月1日后入职),主讲教师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1轮及以上。
(3)思政课教师如参加课程思政组竞赛,需以思政课之外的课程参赛。
(4)前五届校级创新大赛获奖教师取得同级别或低级别竞赛结果,学校不予重复认定。
五、比赛环节
1.专家评审
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材料上报,由专家评委进行评审。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40分,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20分。
2.现场汇报
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不超过8分钟的提问交流,满分为40分。
六、材料要求
1.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详见附件1)。
2.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一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注:省赛文件要求课堂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如被推荐省赛需再补录一个1学时教学视频),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教学大纲模板见附件4。
4.证明材料。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提交PDF格式的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交教务处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注意: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校等相关信息。
七、提交材料内容
1.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PDF版,命名为“课程名称-申报书”)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版,命名为“课程名称-创新成果报告”)
3.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及目录(PDF版,命名为“课程名称-支撑材料”)
4.参赛课程的完整教学大纲(PDF版,命名为“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5.参赛课程的相关证明材料(PDF版,命名“课程名称-开课信息”或“课程名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时及教学相关证明”)
6.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PDF版,命名为“课程名称-教案课件”)
7.课堂教学实录视频(MP4格式,命名为“课程名称-授课内容”)
8.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名单(Excel格式,命名为“学院名称-参赛名单”)
八、提交时间及方式
1.所有材料均不需要提交纸质版,电子版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邮箱2024004@hlju.edu.cn(如文件过大,可采用百度网盘形式提交)。
2.所有材料上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17:00前。
联系电话:86608202
联系人:王迎、李敬人
附件1: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附件2: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附件3: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附件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5: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附件6: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名单(院赛)
教务处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