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讲台师者心,四方齐聚师生情
——黑龙江大学线上教学侧记(九)
◆◆教师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雁春副教授:
作为一名年过五旬的老教师来说,线上教学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在困难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努力突破自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专项培训,我迅速掌握了速课录制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我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社会责任”专题的录制。为了能让学生及时收到相应信息,除依托学习通外,还设法为所有授课班级建立了微信群和钉钉群。正式开课前,我通过发起签到的方式,考察学生在线情况,及时联系没有及时签到的学生,确保全员做好上课准备。在课程编排与设计方面,我力争课程饱满,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为了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课上先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传达课程学习要求后再进入视频学习。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够全员上课,可以同步完成规定的知识点学习。课程进行中,除了在后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外,还时时与学生保持互动,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课程结束前再次通过直播的方式对学生发布在讨论区的观点进行点评,同时布置课后作业。
线上教学虽是疫情所迫,但更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新事物,一项新挑战,只要肯学习,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

哲学学院苏瑞副教授:
作为刚入职黑大一年多的新教师,课堂教学经验还处于积累阶段,又因为疫情需要第一次尝试线上教学,不免有些手足无措,担心自己能否和同学们在遥远的时空拉近心灵的距离,也担心线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所幸的是,由于自己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也借鉴了其他教师反馈的教学经验,这种初期的紧张与不安并没有影响到我的第一次线上教学。不但如此,与这种初期的不安形成对比的是线上教学体验所带来的兴奋和满足感。当然,这也要感谢学生们的密切配合。这次疫情带来的苦闷以及新颖的线上教学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从未有过的人生经历,应该倍加珍惜,因而尽管没有老师的监督,同学们都表现出了令人欣慰的自律性。因为我和同学们的年龄差距较小,具有共同的运用网络资源的经验和能力,师生互动效果非常好,教学流程也能够有序进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讨论环节,同学们也许为了鼓励我,都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这令我非常感动,连日疫情的阴霾似乎也拨云见日,让人看到了一缕阳光。

法学院王佳慧副教授:
本次线上教学我采用中国大学MOOC为主要教学平台,辅之微信群、腾讯会议、ZOOM等。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有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教师要提前在学习通平台上公布开课方式,提供慕课资源链接,告知课堂要求及成绩构成,让学生明确课堂纪律和出勤要求,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有效规划课堂时间,准备好点名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必备文件,上课前向学生发送开场小视频并提醒学生签到。课堂上学生观看慕课,老师进行PPT语音讲解,通过练习、提问、抢答等环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课后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及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通过慕课资源观看及老师语音讲解双轨共行的方式,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充实地度过线上教学时光。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王丹老师:
通过对相关教学软件的学习,结合所讲授课程的实际情况,最终选定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教学。我通过学习通平台与学生们取得联系,建立课程微信群,上传电子版教材及课程PPT供学生使用。因担心网络卡顿的问题影响教学,便对家中的硬件设施和网络都进行了升级,在课前通过与三个教学班学生的多次测试,消除了我心中的担忧。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关系,老师抛出的问题只能听到部分同学的回答,而线上教学真正实现了时间的叠加效应,一次发问瞬间迎来全体学生的热情回应,那种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的热情令人瞬间泪目。主动学习,师生高效互动,我们追求多年的目标,在互联网的云端里变为现实。
课堂教学的革命已悄然来临。特殊时期的教学形式给我们带来改革的讯息。改变教学形式,改变互动模式,改变心理态势,改变的洪流不可阻挡。只有愿意改变,并且愿意坚持的人,才能顺应并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郭美玲老师:
2020年的春季学期伊始,疫情防控进入到了关键阶段,网上授课应运而生。因为是首次尝试线上教学,所以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经过多次测试,最终选用腾讯会议作为线上授课平台。建立课程群,将选用教材的电子版和相关学习资料发送给学生。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前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随机点名进行回答;课程进行中通过连麦或者文字聊天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抽查笔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
本次线上教学让我深刻体验到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空间的距离让我们不能面对面沟通,因此需要与同学更多、更好的互动来减少距离感。教师还要思考,如何能够掌握学生的状态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作为一名新晋线上教师,我正在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相信我们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王洋教授:
线上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将腾讯会议作为直播讲授平台,以超星精品课程为教学资源,高效利用自主学习平台,采取“直播+引进慕课+线上评估”的方式开展教学。《种子生物学》这门课网上教学资源少,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看到国内最先进、最优秀的资料,我查阅大量教学资源,选取可利用的视频进行编辑,使教学内容完整充实。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发放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后提出遇到的问题,大家在线上课堂进行讨论,我再对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讲解。课后为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就可以评估其学习效果,我随时跟进,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完善。
我坚信,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会有更多的收获,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线上教学任务。

电子工程学院王晓飞副教授:
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决定开展线上教学,虽然我任教已快20年,但这种教学方式还是第一次接触,内心有所担忧。经过和课程团队的反复研究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为主要学习平台,辅之录播+QQ群课堂直播的方式,并通过QQ群和MOOC课程联动,实时与学生保持互动,跟进学习状况。每周组织1-2次直播答疑,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由于缺少网络教学经验,我课前便积极学习并消化吸收,总结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线上教学能力。第一次线上教学课整体比较流畅,过程融洽,顺利完成。课程结束后,学生给我发来上课的照片,说当看到老师拿起麦克风,打开摄像头,采用“出镜”方式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更有真实上课的感觉。而且有不懂的地方,老师也能随时停下来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毫不逊色于线下学习。
窗外,已是花满枝头,春色满园。让我们紧紧把握这个美好的春天,等战胜疫情,再聚首!

水利电力学院孔达副教授:
“怎么做?如何做好?”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前者要结合现有的条件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后者是做好每节课的课程设计,以达到与课堂讲授相同的效果。经反复测试我将QQ群课堂及腾讯课堂作为授课主平台,同时利用腾讯会议与学生讨论和沟通。如何做好线上教学是教师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方便学习的关键,要做好这些最主要的应当从细节做起。我结合课程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利用好中国大学MOOC资源,精心选择与课程内容接近的慕课课程。第二,为学生编制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第三,在学习通发布线上教学相关信息,让学生知晓线上教学的过程与要求。第四,做好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课件、文档、图片等,上课时全部打开,在分享屏幕的状态下可以直接切换。第五,布置作业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
总之,线上教学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在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数学科学学院王淑娟老师:
为了达到良好的线上教学效果,经过前期反复调研和测试,最终将自主学习平台和腾讯会议作为主要授课平台,将微信群与QQ群作为授课辅助工具。我采用了课前录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也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首先根据教材章节利用LaTeX软件制作PPT,然后将PPT内容进行讲解并制作成速课,最后将制作好的速课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上课时,我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然后播放事先制作好的速课,之后会在腾讯会议直播共享屏幕为学生答疑。同时也会提问或做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把答案拍照并上传到微信群中,既测试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起到监督作用。每一章节结束,要求学生将布置的课后作业以照片形式上交,我会统一整理成PDF格式进行查阅。对于线上授课,我一直鼓励同学们多提建议,并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交流,希望授课效果会越来越好!

体育教研部牛晓暹老师:
疫情特殊时期,我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对线上教学工作做了精心准备。在课程内容规划与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目前疫情的特殊情况,将体育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分两个阶段开设,现阶段采用线上教学,返校学习阶段进行实践教学。经反复测试,线上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平台+微信群+腾讯会议进行直播的方式进行,在学习通中进行签到和讨论,在腾讯会议及微信群进行PPT理论讲解和视频播放。学生到课率高,在线听课状态良好。
线上教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体育课的互动性也对线上教学提出了挑战,目前是理论课程授课,网络还能承载信息数据,一旦需要视频实践教学的时候,能否还有这样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探讨。我在教学中还发现,在腾讯会议直播时,使用本地的资源直播时有卡顿的现象,但是用网络上的链接资源时相对稳定,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际操作时继续观察与改进。

◆◆学生篇
哲学学院2019级潘岩:
新学期正赶上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校决定开展线上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克服网络学习所产生的“陌生”感,课上认真学习、积极听讲,在深入思考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询问老师,上课期间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下课后,及时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总结所学知识点,再进行提前的课程预习,接收同学们的课堂反馈和需求,及时回馈给有关任课老师,督促同学们学习,以实际行动,带动班级的优良学风形成。我认为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拼尽全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是如此,相信大家也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相聚在春暖花开的黑大校园!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二班梅欣怡:
隔着屏幕接受老师的知识浇灌,这是一种必须的尝试,也是一种打破自我的改变。脱离彩色版的纸质教材,习惯无法触摸的电子书;暂时告别与老师的面对面,尝试接受隔着屏幕的线上教学,这对于全国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早上的第一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次信号,打开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多个线上平台才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已早早进入线上课堂。100分钟的教学时间,老师做到了每一分钟竭尽所能,同学们对于在线回答也保持了十足的积极性。定好每一个闹钟,迎接每一次调整,期待每一次开课,认真完成每一次课后作业,这样,即使现在我和黑大之间隔了2569公里,我的思念也会在南方3月的暖春中变成无尽的动力,支持我前进。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16级蒋松林:
在疫情的影响下,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安排,我们在家里开始了网上学习。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方式不同,线上教学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老师们采用中国大学MOOC录播课、腾讯会议线上直播课等方式进行授课,十分有趣。新颖的上课形式、精彩的课堂瞬间,无不吸引着我们。线上学习没有老师面授时的监督,更加能够考验我的学习态度和自律性。希望我们遵守学校的相关管理条例,提前下载、熟练使用和按时登陆到老师指定的各种线上学习平台,并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我相信我们能够配合疫情期间的教学安排,停课不停学,克服线上学习的各种困难,师生合力,携手渡过难关。因为,我们是黑大人!(教务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