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辅修、微专业>>正文
【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12-01 09:20  

 

一、基本信息

1.专业代码:040101W 专业名称: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 招生时间:2020

2.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分类:文科应用类 所属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3.学制:一年

二、概述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2001年成立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所。2003年5月,高等教育研究所与应用心理研究所合并成立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教育学专业具有教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与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授予权,已建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地”。教育学专业拥有一支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均来自国内名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科学合理,研究方向基本覆盖教育科学各领域。

教育学专业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实力深厚的优势条件,依托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既有优势,根据社会对教育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熟悉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从事教育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学院立足龙江,面向全国,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大中企业、公检法司等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千余名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院现面向全校开设“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微专业,旨在为意向于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校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与理解教育教学工作、初步掌握教师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提供助力。

三、培养目标

1.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掌握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形成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思维方式和专业综合素质;具备对教育实际问题的基本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为在校生未来选择教育学专业领域的升学、就业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其对教师教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其形成教育学知识结构。

4.为致力于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其能够通晓中外教育史知识,掌握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知识,了解国际以及国内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关注教育热点话题,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使其理解并很好地掌握教师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力与素养。

四、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

教育基本原理、学校课程与教学、基础心理学、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

2. 课程简介

(1)教育基本原理

教育基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教育现象及其特性、教育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教育、人的发展与教育、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与制度、课程、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研究动态、教育的未来展望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知晓教育科学的体系框架;了解教育学科中的普遍问题和一般原理,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知识或课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努力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了解和掌握教育学这一学科的相关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初步熟悉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内容体系、发展态势;培养学生认识教育问题、分析教育现象、洞悉教育规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专业学习的习惯和初步形成专业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校课程与教学

该课程涵盖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供基于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全球化视野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全面系统的基本性原则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绪论、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目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主体、课程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未来学校发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知识;掌握课程与教学目的、主体、方法、教师专业化等基本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思维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3)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课程,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的实质和结构,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论问题,以及感知觉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绪情感与动机意识,个性倾向性与能力、性格、气质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及其有关的生物学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可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4)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态度与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过程、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新时代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班集体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教师心理等。通过学习该课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积极配合和保证政治、法律、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在德育学习前提下,在班级管理上有助于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两个分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是心理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从生理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描绘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历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发展概述、认知的发展、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人格的发展、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主要进行教育心理学方向的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规律及学习特点,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方式,从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将科研及课堂结合,是一门走在前沿,又与课堂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

(6)教育政策与法

该门课程是以教育学、法学理论等为基础,综合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现象,是教育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政策与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基础、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有关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使学习者了解如何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等。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示范性、情感性的劳动。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学习本课程使学习者能够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时学会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与同事、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8)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指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3. 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修读条件

1. 招生对象应为全校一年级以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学分绩点不低于6.7。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教育学基础】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窗口
 
教学要闻
· 省招生考试院领导、学校领导分别检查...
· 省教育厅与我校共同举办“教育数字化...
· 【评建11号】关于公布评建办公室地点...
· 【评建10号】关于开展第二轮教学院部...
· 【评建8号】审核评估评建工作9月份任...
· 外语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 理工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 文科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规章制度
· 关于印发《黑龙江大学全日制本科辅修...
· 关于印发《黑龙江大学本科生专修管理...
· 黑龙江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评价...
·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运动员训练和课程考...
· 黑龙江大学大类招生培养实施意见(试行)

总体策划与设计:吴华洋、林靖、田瑜辉、李春源等
系统管理:教务处网络教学科 联系电话:0451-86608133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20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