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追求健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带动体育文化、旅游、培训、装备制造等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教研部近年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经济与管理方面成果丰硕,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30余篇、承担省级与厅级科研项目50余项、现有省级体育学术交流基地1个。因此体育教研部依托自身师资优势,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微专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意愿拓宽职业发展方向成为一专多能型的人才。通过学习可以从事社会体育的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产业的运营管理、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体育经纪人业务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1.广泛熟悉各项常见体育运动竞赛规则、竞赛组织模式。
2.掌握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承担中小型体育赛事的策划、筹备、运营等任务。
3.掌握体育产业市场的调研、开发、运营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承担部分模块任务的能力。
4.具备体育场馆维护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5.具备合格体育经纪人的沟通、协调、理解、判断能力,能够为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做好链接工作。
6.具备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可以开展群众体育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三、课程介绍:
1. 体育管理学: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组织协调发展,以达到预定体育目标的学科。由于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者、被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方面构成,因此其研究对象包括管理者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以及管理形式和方法等。内容包括: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发展历史;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职能;体育管理的过程与方法;各类体育的管理形式与方法等。
2.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是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的主要依据。本课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三级)为培训重点,主要教学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与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管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我国全民健身的相关法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内容与方式等。
3.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是指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执行体育场馆经营职能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命令、控制等过程。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现代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理论,具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实践上升为理论,再运用科学的体育管理理论,进一步指导体育场馆的运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具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潜力。
4.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是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品牌包装、经营策划、无形资产开发及运动员转会、参赛等活动的人员。是指在取得合法资格后,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的个人或组织。本课程主要内容:职业定义、工作内容、职业技能、职业收入、发展简介、职业概况、类型、职业要求、薪资行情、发展路径、活动范围、管理、职位等级。
5.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本课程主要采用运动训练,裁判员培训及实践,体育志愿者培训及社会服务实践等特色教学形式,在掌握运动项目基本规则基础上,利用学校、社会等竞赛资源进行临场执裁,同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本课程力求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强调知识性与运用性相一致,着力于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教学思想。
6.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通过对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起源、意义、特征、管理和经营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掌握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经营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经营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 时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起 止 周 |
学期分配 |
备注 |
理论 |
实践 |
专业必修 |
体育管理学 |
2 |
36 |
30 |
6 |
2 |
1-18 |
1 |
|
|
体育经纪人 |
2 |
36 |
30 |
6 |
2 |
1-18 |
1 |
|
|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
2 |
36 |
18 |
18 |
2 |
1-18 |
1 |
|
|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
2 |
36 |
26 |
10 |
2 |
1-18 |
|
2 |
|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2 |
36 |
30 |
6 |
2 |
1-18 |
|
2 |
|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
2 |
36 |
30 |
6 |
2 |
1-18 |
|
2 |
|
五、修读条件
1. 招生对象应为我校一年级以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六、学制与学分
1. 学制:一年
2. 学分:6门课,共计1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