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辅修、微专业>>正文
【体育运营与管理】微专业培养方案
2023-03-13 09:31 教务处 

一、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追求健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带动体育文化、旅游、培训、装备制造等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教研部近年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经济与管理方面成果丰硕,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30余篇、承担省级与厅级科研项目50余项、现有省级体育学术交流基地1个。因此体育教研部依托自身师资优势,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微专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意愿拓宽职业发展方向成为一专多能型的人才。通过学习可以从事社会体育的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产业的运营管理、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体育经纪人业务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1.广泛熟悉各项常见体育运动竞赛规则、竞赛组织模式。

2.掌握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承担中小型体育赛事的策划、筹备、运营等任务。

3.掌握体育产业市场的调研、开发、运营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承担部分模块任务的能力。

4.具备体育场馆维护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5.具备合格体育经纪人的沟通、协调、理解、判断能力,能够为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做好链接工作。

6.具备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可以开展群众体育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三、课程介绍:

1. 体育管理学: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组织协调发展,以达到预定体育目标的学科。由于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者、被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方面构成,因此其研究对象包括管理者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以及管理形式和方法等。内容包括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发展历史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职能体育管理的过程与方法各类体育的管理形式与方法等。

2.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是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的主要依据。本课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三级)为培训重点,主要教学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与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管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我国全民健身的相关法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内容与方式等。

3.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是指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执行体育场馆经营职能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命令、控制等过程。本课程是让学生掌握现代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理论,具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实践上升为理论,再运用科学的体育管理理论,进一步指导体育场馆的运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具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潜力。

4.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人是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品牌包装、经营策划、无形资产开发及运动员转会、参赛等活动的人员。是指在取得合法资格后,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的个人或组织。本课程主要内容:职业定义工作内容职业技能职业收入发展简介职业概况类型职业要求薪资行情发展路径活动范围管理职位等级

5.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本课程主要采用运动训练,裁判员培训及实践,体育志愿者培训及社会服务实践等特色教学形式,在掌握运动项目基本规则基础上,利用学校、社会等竞赛资源进行临场执裁,同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本课程力求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强调知识性与运用性相一致,着力于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教学思想。

6.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通过对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起源、意义、特征、管理和经营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掌握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经营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经营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周学时

学期分配

备注

理论

实践


专业必修

体育管理学

2

36

30

6

2

1-18

1



体育经纪人

2

36

30

6

2

1-18

1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2

36

18

18

2

1-18

1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2

36

26

10

2

1-18


2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2

36

30

6

2

1-18


2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2

36

30

6

2

1-18


2



五、修读条件

1. 招生对象应为我校一年级以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六、学制与学分

1. 学制:一年

2. 学分:6门课,共计12学分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外语教育】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数字营销】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窗口
 
教学要闻
· 省招生考试院领导、学校领导分别检查...
· 省教育厅与我校共同举办“教育数字化...
· 【评建11号】关于公布评建办公室地点...
· 【评建10号】关于开展第二轮教学院部...
· 【评建8号】审核评估评建工作9月份任...
· 外语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 理工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 文科类专业近五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展示
规章制度
· 关于印发《黑龙江大学全日制本科辅修...
· 关于印发《黑龙江大学本科生专修管理...
· 黑龙江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评价...
·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运动员训练和课程考...
· 黑龙江大学大类招生培养实施意见(试行)

总体策划与设计:吴华洋、林靖、田瑜辉、李春源等
系统管理:教务处网络教学科 联系电话:0451-86608133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20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