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1.专业代码:05026105W 专业名称:法律英语 招生时间:2020
2.学科门类:语言学 专业分类:外语类 所属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3.学制:一年
二、概述
法律英语微专业属于典型的复合能力培训专业,是为法律法学、涉外商务、涉外英语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和法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参加本课程班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读懂较难的法律原著,进行法律英语听说读写。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熟悉法律英语的话语风格,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素质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和法治社会发展的法律沟通,成为适应中国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
法律英语微专业各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与专业沟通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法律英语知识和基本的法律英语听、说、读、写、译技巧,能够运用英语完成基本的书面与口头专业沟通,了解英语国家法律文化,形成有效的法律思维模式,提高学科与专业素养,为高阶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准确理解英文的法律基本概念与法律基础知识;
了解握英语国家的法律基本理论与法制体系;
理解中等难度的英文法律文本;
掌握英文法律文书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写作技巧;
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分析并解决法律相关问题;
四、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
法律英语、法律英语视听说、法律英语翻译、涉外法律英语写作、中西法律文化、国际商务法律实践。
2.课程简介
(1)法律英语
该课程是以社会认知语言观为指导,结合高等教育的内在诉求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以法律英语学习元知识体系、法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法律专业话语能力为主要内容,以话语分析、体裁知识和体裁教学研究为支撑,采用集“显性”与“隐性”教学于一体,辅之以“演绎归纳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进行法律法规阅读理解、法律常用词汇练习、英美经典案例讨论、翻译实践、文书套写。同时,本课程也采用“基于网络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优势,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
(2)法律英语视听说
法律英语视听说课程属于典型的复合能力培训课程,是为法律专业学生以及对法律感兴趣的非专业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熟悉英美法背景和法律英语的话语风格,能够在视听说的同时更加充分输入英美法基础知识。本课程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也相应安排口语表达练习,听说训练相辅相成,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和涉外法律实务能力,在案例情景模拟方式下,学生将浸入式学习法律英语。
(3)法律英语翻译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熟练掌握各种国际法律法规等文件的翻译已经成为“英语+法律”高级复合型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本课程基于国际法律交流的需求出发,以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对法律英语的专业水平要求为导向,将从语言学、法学及翻译学三维角度对法律英语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指导下,掌握基于法律文本的英汉互译技能,读懂英语法律法规及案例,对于法律英语文书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4)涉外法律英语写作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法律英语写作的语体与风格;法律写作的基本流程;调查笔录、备忘录、律师函等办公室法律文书撰写技巧;起诉书、案情摘要、律师意见书等庭审法律文书制作;商务合同起草过程与技巧。本课程旨在加强法律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相关写作体裁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现“法律”与“英语”、“语境”与 “体裁”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法律英语书面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法律实务写作的操作技能。
(5)中西法律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法律文化知识是法律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英美法作为西方法律文明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意蕴,发展路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以及运作机制。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英美法的一些概念,理念和原则被移植到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先进法律制度的文化内涵,并保持科学,审慎,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对比分析中西方法律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使之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文化。
(6)国际商务法律实践
本课程立足于全球化国际大市场,注重介绍国际商务中最新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分析强化国际商务合同写作,密切结合我国外经贸理论与实践 ,强调教学适用性,实务可操作性.使之具备体例新颖,结构简洁,实例丰富的特点。课程主要以国际商务法律相关专业在校生和广大现时或潜在的国际商务法律工作者为主要授课对象,力求为之提供体系完整、内容实用的国际商务法律系列范本,以期对其学习、工作和考研有所裨益。
3.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修读条件
招生对象应为我校一年级以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学分绩点不低于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