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大学全面加强学风建设举措二十条》等文件精神,持续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结合学校“以竞赛促培训”的教师培养模式,3月26日下午,我校在汇文楼280教室举办教学竞赛经验交流暨备赛辅导培训会。会议邀请了法学院邓齐滨、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杨微和新闻传播学院柯丽娜三位在黑龙江省第十一届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邓齐滨老师"以微课之名,赴教学之约"为主题进行分享。首先,邓老师解读了黑龙江大学学风建设年教师“十要十不要”,她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潜心育人因材施教,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要敷衍教学照本宣科。随后,邓老师针对微课教学参赛经验提出一个核心理念,两大避坑指南,三个设计技巧,四个实战细节,五步行动清单。她提出微课应是知识点的"体验包",而非课堂压缩版。在选题上要注重"小切口、大共鸣",技术上要避免"炫技堆砌"。最后,邓老师还详细介绍了评审规则、文档准备等实战经验。

杨微老师首先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开始了她的经验分享。她提出新时代教师应该养成践行优良教风的习惯,提升建设优秀学风的能力,担当使命立德树人。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师要研究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叙事体系,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随后,杨老师结合微课教学作品《中华文化传播的隐形路径探索与实践》从内容建构、呈现形式、教师风貌三个维度分享微课教学设计经验。她强调,微课选题要"小而精",内容要有创新点,视频制作要符合数智时代要求,教师教学要富有感染力,注重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

柯丽娜老师以《为未知而学 为未来而教》为题,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理念,并号召广大教师应该“学不可以已,做学生榜样”。随后,柯老师又以自己的微课教学作品《AI时态魔方:英语新闻标题的10个写作窍门》为例,从参赛选题设计、内容设计、类型选择、形式选择和赛后经验总结五个方面展开深入讲解,详细阐述了跨学科教学案例设计的方式与技巧。
培训结束后,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三位获奖教师的分享内容丰富,语言幽默,针对性强、启发性大,为备战今后的教学竞赛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教学竞赛经验交流培训会是我校"以竞赛促培训"教师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对促进我校学风教风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