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加强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强化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管理与示范引领作用,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全省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开展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和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结项工作。
一、工作目标
加强对各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切实发挥各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分类指导、分类建设。按照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五类课程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和分类建设。
(二)指标引领、对标建设。按照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和“两性一度”建设要求,依据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对标对表加强建设。
(三)课程核心、系统建设。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牵引,带动教材、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建设,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四)持续改进、评建结合。坚持质量评价、建设指导、遴选培育相结合,加强结果反馈、预警、运用,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持续完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三、工作内容
(一)参加范围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课程名单详见附件1,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结项名单详见附件2。
(二)检查内容
以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为基础,坚持“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认定以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挑战度、课程考核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持续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基本要求如下:
1.提高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3.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在达到“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基础上,将重点推介现有一流本科课程中,示范辐射效果显著、未来能够持续发挥对其他高校同类课程帮扶带动作用的课程。
(三)工作流程与方式
1.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
(1)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类型填写《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附件3)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同时准备15分钟的课程建设情况汇报文字材料及PPT;
(2)学校组织专家组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成效评价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专家组在听取介绍后进行现场问询,结合申报材料和现场展示情况给定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预警三个等级,评价结果将统一报送教育厅;
(3)省教育厅将按照每所高校不低于40%的比例,对学校报送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抽检,省级成效检查将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全省高校教师开放,并作为2024年全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研修学员的现场观摩项目。
2.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1)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类型填写《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附件3)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同时准备15分钟的课程建设情况汇报文字材料及PPT;
(2)学校组织专家组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成效评价。成效评价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专家组在听取介绍后进行现场问询,结合申报材料和现场展示情况给定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预警三个等级;
(3)学校发布公示,公布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四)结果运用
课程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预警3个等级。对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完善要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实际情况将结果上报教育部。对出现同样问题的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将予以预警直至取消称号。
(五)材料内容及提交要求
课程团队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填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附件3),准备课程建设佐证材料(所有材料合成为一份,含材料目录及具体佐证材料)以及答辩用PPT,《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首页需要课程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四、工作要求
(一)各相关教学单位要高度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各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理念和要求与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注重课程建设与应用成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各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教师要高度重视此次中期建设成效检查工作,进一步总结和凝练过去几年金课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设计划,通过持续改进和建设,切实提升课程的应用成效,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提升课堂“两性一度”,完善学习评价与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三)教学单位和课程团队要按照学校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完成各项材料填报准备工作,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确保相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并参加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展示及专家问询答辩,充分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及课程团队教学水平。专家组问询与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四)请课程团队于2024年8月21日(星期三)前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课程建设佐证材料以及答辩PPT发送至教务处教学信息化支持中心田瑜辉老师处,邮箱:tianyuhui@hlju.edu.cn 联系电话:86608133。
附件:
1.黑龙江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课程名单
2.黑龙江大学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名单
3.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
4.“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
5.五类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
教务处
2024年7月9日